开云手机登录入口



科技躬耕竞风流——记全国种粮大户、方邱湖农场职工张华平

科技躬耕竞风流——记全国种粮大户、方邱湖农场职工张华平

发布日期:2005-01-17 浏览次数:2305

2004年的最后一天,当张华平从省里捧回农业部授 予的“全国种粮大户”牌匾时,场里敲锣打鼓欢迎 他,象过节一样热闹。人们钦佩张华平,由衷称他 是一只“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张华平今年47岁,是安徽省方邱湖农场一名管理人 员,
他承包的 860亩麦豆年年喜获丰收,2004年小麦单产 又达到了485公斤,大豆单产147公斤,亩纯利达300元 的好成绩。他的规模经营在困境中诞生,走过了一 条不寻常的创业路。1997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频 繁,粮食价格低迷,农业比较效益差,农场职工种 田积极性不高,弃地不包、弃田不管现象加剧,到 2001年,全场撂荒地达千余亩,农业资源严重浪 费。这部分地若由集体耕种,势必又回到大锅饭时 代。此时,时任原种场场长的张华平勇敢地站出 来,响应农场规模经营的号召,接手承包了职工弃 荒的土地860亩。几年来,张华平同志坚持科学种 田,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强化田间管理 质量,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取得了规模经营的新突 破。
张华平原来一直从事基层管理工作,一下子承包大 规模的土地,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坚信自己 的选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在企业困难的时 候主动分忧,种地成功了,可以在职工中起到示范 带头作用,就算失败了,也可以为农场深化经营改 革摸索经验。凭多年的管理经验,他知道农业科技 是制约产量和效益的瓶颈,只有从科技入手,才能 提高农业产出率,实现最佳效益。为此,他主动与 场农技服务部门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并同安徽省 农科院和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联系,争取技术扶 持,自己在实践中也注重学习、摸索。近3年来,他 同技术人员一道,在自己承包的小麦生产中,成功 地推广了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打鼠道、深松 免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小麦单 产从不足400公斤提高到485公斤,大豆生产积极应 用合理密植、增施底肥和追施大豆花荚肥,少免耕 立早苗等多项实用技术,大豆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 150公斤。
他的成功经营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周边 4000余亩承包职工跟着学、跟着干,生产投入和科 技意识明显增强,有的职工很坦诚地说:跟着大户 走,不会错,没亏吃,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的普及 率。同时,他经营的小麦田间长势良好,每年都吸 引了凤阳、蚌埠等周边市县几十个乡镇农民、种子 经营户前来观摩学习,成为农场对外辐射新技术、 新成果的窗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实行规模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至 关重要。张华平凭着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从生产 经营的各环节入手,服从农场种子产业化要求,坚 持标准化生产,服从农场作物品种布局,主动与种 子公司签定了预约繁殖合同;与农机户签订农机作 业合同,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由于他重视合同管 理,讲究诚信,他的规模经营得到了农场和社会各 界的广泛认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富裕起来后的张华平没有忘记农场和乡亲,几年 来,他共向农场种子公司销售小麦商品原种112万公 斤,大豆商品良种3⒉6万公斤,缴纳税费89万元, 为农场节约保险配套资金近10万元,他还聘用场内 剩余劳力协助管理,仅劳工费用就达11万元,为缓 解农场就业压力和职工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华平不仅在农业经营改革大潮中大显身手,同时 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 群众的赞誉。连续三年被农场评为先进工作者、优 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光 荣称号,成为安徽垦区获此殊荣第一人。(夏爱国)

关注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